本報訊 今年以來, 市供銷社在省供銷社和市委、市政府正確領導下,大力發(fā)展農產品流通網絡,積極推進農產品產銷對接,加快提升現代流通服務水平。
因地制宜,縣、鄉(xiāng)、村三級流通網絡全面恢復發(fā)展。利用原有土地等資產改建,拓展經營服務范圍,尋求開放合作。截至目前,全市系統共有各類經營服務網點451個。如五臺縣東冶鎮(zhèn)、忻府區(qū)奇村、原平市軒崗等基層社通過建設大型超市等模式,重塑供銷社形象;神池縣社依托縣供銷社和相關社屬企業(yè)的支持,改造升級了長畛鄉(xiāng)供銷綜合超市,為鄉(xiāng)村群眾提供柴米油鹽等日用商品及農資用品。
加強合作,產銷銜接的流通網絡格局逐步形成。緊扣“快遞到鄉(xiāng)進村”末端配送環(huán)節(jié),與商務、郵政等部門及快遞企業(yè)通過共建共享方式,整合倉、貨、車、線路、網點等資源,集約化構建鄉(xiāng)村物流配送網絡,讓農民享受到便利。先后有韻達、圓通、申通、中通、極兔、德邦等快遞企業(yè)入駐共配中心,統一開展統倉共配運行,大大便利了周邊群眾。
內聯外引,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加快建設。積極爭取項目資金,加強系統內部合作,引進社會資金。市供銷社積極探索發(fā)展冷鏈物流,促進農產品和生鮮消費品銷售。寧武縣余莊供銷社利用綜合改革資金25萬元建成冷藏庫和冷凍庫,倉儲容積300立方米;寧武縣盤道梁供銷社與農民專業(yè)合作社合作新建冷鏈物流庫400立方米,集倉儲運輸、冷藏保鮮、初加工等服務功能,補齊了農產品產地“最先一公里”短板;偏關縣社引進偏關塞上林湖商貿有限公司,打造從農田到餐桌的全品質管理品牌,與本地農業(yè)經營主體深入精準對接,采用B2B食品供應模式,實現農產品產銷精準對接,目前已成為區(qū)域內各類學校、機關等食堂的食材供應商。
(趙慧林)
(責任編輯:梁艷)